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太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
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经过南返的太阳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传统习俗
壹、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贰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叁、夏至南北要吃面
夏至这天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古时,一般到夏至人们都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苍天保佑灾消年丰。此时民间新麦方出,人们以面食敬神,自然就有了吃面的习俗。夏至新麦刚刚登场,所以吃面也有尝鲜的意思,人们可以从新面粉做成的口感较好的面条中汲取丰富营养成分。
天气特点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养生
壹、忌食生冷、空腹饮茶
夏日里贪食冷饮,会损害脾胃和心脏,导致体内寒湿加重,身体免疫力下降。
贰、忌运动大汗、冷水洗浴
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 夏季虽天气炎热,但不适合冷水洗浴。因为人的汗孔均处于打开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产生疾病。
叁、饮食宜清淡、多吃“苦”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除此之外,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苦味食物具有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的功效。